「創造軌跡就是成功軌跡」是2024年我最重要的體悟,「創造」能導向成功,也能改寫失敗,對於理想數位遊牧生活,不同人與不同階段的我,都有不同想像,但若你想得到地點自由、時間自由、感情自由、財富自由及人生各方面的自由,「創造軌跡」能帶你突破傳統目標導向的人生框架。
目錄
「創造軌跡」的發想
為何會有「創造軌跡就是成功軌跡」這個體會呢?
數位遊牧六年多來,認識越來越多相信「成長型思維模式」(Growth Mindset)的數位遊牧新手都在原地踏步,大家知道越常失敗進步越快,但很少人會想要花時間努力去得來所謂的失敗,而且,很多人聽到行動是為了成長,就因覺得很累而一動也不動。
因此,我覺得我們不該注重於從做中學、從錯中學,我們應該注重於「創造」,任何行動都是經驗、知識、幸福,以及最終的財富創造,是充滿潛力又毫無既定公式的。若實行「成長型思維模式」時注重於「創造」,我們將掌有人生主控權,個面相向上漲幅是必然的。
「創造軌跡」是什麼?
創造軌跡中「創造」是目的,「好奇心」、「嘗試」、「覆盤思考」為行動目標,創造軌跡是好奇、嘗試、覆盤思考三項創造能力的重複使用,每天做這三步驟,我們人生就走在成功軌跡上。
成功軌跡公式
第一步:好奇心
第二步:嘗試
第三步:覆盤思考
第四步:回到第一步

我認為創造軌跡的最源頭是好奇心,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。鼓勵好奇心是所有創造軌跡,也是建立成功軌跡的第一步。好奇心讓我們想嘗試,嘗試後以科學家的實驗精神覆盤思考,因而不停找到讓我們好奇的方向,我們就進入不斷「創造」的循環,沒有失敗,一切只是創造的結果,都是接下來持續創造的養分。
常見的鼓勵好奇心的行為像是成長思維心態、實驗精神、不把錯誤拿來定義個人等,而不鼓勵好奇心的行為則像是將結果責怪於個人、壓抑非主流思考、限制性思考、線性目標思考模式、追尋別人給的目標等。
開始你的人生創造軌跡,你將有人生主掌權,幸福感增加,若你人生沒有創造,你與自身環境互動中處於被動角色,將常被選擇及被迫改變。
培養創造能力要素:休息時間
「創造」前我們需有時間累積好奇心、嘗試、覆盤思考的能力,累積越多好奇心、嘗試、覆盤思考的時數,我們能創造幸福與財富的能力將源源不絕。
這就是為什麼我執著相信「休息時間是資源」。休息讓我們脫離日常習慣動作,空出時間精力在「覆盤思考」時運用「好奇心」找到可以「嘗試」的方向。所以,若你和我一樣,生活都優先排時間給「好奇心」、「嘗試」、「思考」,大家可能會說你都無所事事,但我覺得這是過日子最踏實的方式。
這也是為什麼我開始重視社群媒體上癮問題,因為社群媒體讓我頭腦沒有真正的休息時間,一無聊就拿起手機,而不是放空讓好奇心發芽,也不是做較花心力的嘗試與思考覆盤。不知不覺,我成為被動接受的消費者,而不是主動思考、嘗試的創造者,你也有這樣的情況嗎?
時間花去哪裡,每分秒累積就成為我們的人生,把時間花在好奇心、嘗試、思考上,成為創造者,就主掌了人生的掌控權。
對創造的質疑
你可能會問我:「我怎麼知道我創造出來的東西會不會成功,值得花時間努力嗎?」
不成功的創造也是將來成功的養分。人生未知是必然,不管現在成不成功,都不知道下一秒是不是成功,或將來會不會成功。聽起來很悲觀主義嗎?我覺得反而是樂觀主義,因為這代表只要人不死,成功是遲早的,還可能會連續發生。
成功與失敗都只是一項工作的完成,也是下個創造的開始。成功可能會讓你自傲而放棄創造,失敗也可能會讓你自卑而放棄創造,而只有持續創造,未來才有成功,而前提是對自己創造結果帶著「好奇心」。
因此,創造的東西成不成功,根本不是重點,重點是繼續行動,持續創造。以我自己為例,精進語言學習及持續創造移動收入以邊工作邊環遊世界,回頭看都有一長串的創造軌跡。
學語言可以說是「創造軌跡就是成功軌跡」的最佳例子。每學一個新單字,腦中就為創造一個新能力做了一小步,創造了腦中之前沒有的世界觀。有成功學完的那一天嗎?似乎不是重點,因為每天「創造知識」就是目的本身。
邊旅行邊工作是我另一個「創造軌跡就是成功軌跡」的例子。大家可能都只在所謂「成功」的時候認識到我的個人品牌,像是辦講座、接受專訪時,但每寫一篇文章或創一個產品,都只是我「創造軌跡」其中一步,大家看不到的是我之前在美國工作時辦國際學生活動經驗、大學登山社刻苦耐勞經驗、出國留學跨文化溝通經驗等,每踏出一步嘗試都慢慢在腦中發酵,顯化出不同的創造。
你可能也會說:「我創的產品就是都沒人買,就是失敗啊!」
真的失敗了嗎?你不覺得是失敗,結果就不是失敗。沒人買,你決定不去了解原因就是失敗,但你帶著好奇心去了解原因,嘗試優化,失敗就成為你成功軌跡其中一步而已。成不成功,要看你面對成果不如預期時,選擇放棄還是嘗試。
創造為目的之結果:高執行力
若你覺得你是懶散、毫無執行力的人,我想這可能是別人給你的限制性想法。創造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,差在有沒有被鼓勵,而讓大家都可提高執行力的秘訣就是以「創造」為目的,以「好奇心」、「嘗試」、「思考覆盤」為行動目標。
以我為例,我數位遊牧一年多後面臨失業,意識到受雇於人永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薪水,開始對於創業產生好奇,因此想「嘗試」創業。
好險,想嘗試的念頭一上來,沒有人阻止我,而行動找方法就是我自然的下一步。我開始嘗試做聯盟行銷、創立自己線上英語學苑、推出付費型電子報、舉辦線上講座,我的各種「嘗試」為我帶來各種創造的經驗,每次嘗試的結果都不是最重要的,報名人數或業績都不是最大重點,重點是如何讓下次的「創造」更順,讓自己覺得更值得。
以「創造」為目的的嘗試,讓我在自媒體經營中執行力高,不僅解決我低薪問題,自媒體經營創業也成為我做最久的工作,讓我數位遊牧生活穩固從六年多前走到現在。
創造方向定位:覆盤
想踏實往前繼續創造,別忘了帶著科學家精神定期覆盤,回頭客觀檢視一路上嘗試的結果(檢討問題不是檢討自己),才不會讓重蹈覆轍毀了自己士氣。
覆盤包括個人成長覆盤與生活樣貌覆盤,個人成長覆盤就是你對自己目前存在的了解,生活樣貌覆盤就是你對你每天生活組成元素的盤點。
個人成長覆盤的好方法就是觀察你的自然傾向,你可以觀察你常做又做得很好的事情,讓你羨慕的事,以及讓你感到壓力大的事。常做又做得很好的事情,就是你的天生優勢,重複做可以把你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。而讓我羨慕的,思考羨慕的原因能幫你找到行動方向,羨慕的是我想要的嗎?那找方法,還是只是嫉妒心讓我忘了珍惜我所有?那練習感恩。讓我有壓力,是因為我覺得他比我厲害嗎?那練習尋找個人價值。
生活樣貌覆盤對於突破毫無意識地生活很有幫助。以我自己上半年為例,年中覆盤時我看到一個缺憾:只有「財富成長」有做到,「專業能力成長」、「心靈成長」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動工!財富成長通常是個人成長(技術、心靈等)的結果,個人成長要有繼續,財富才會永續,因為我有生活樣貌覆盤,我就可以在下半年重新定位。
創造的起點:「你」
創造軌跡是成功軌跡,每天、每月、每年都是人生時間軸的延續,你每天好好創造更好的生活,你的生活就會越過越好。最好的理想生活設計,就是從「你」目前生活開始優化,先盤點目前生活樣貌,接著把你要的改變塞進去。
過去經驗雖然無法讓我們預知未來,卻是我們創造新生活的基礎,基於目前生活樣貌設定創造的方向,你會因感到踏實而行動力提高。
舉例來說,若你想增進英語口說能力,第一步就是把一點點時間空出來,把英語學習丟進去,你無法忽視你生活中已有的生活圈、工作、家庭,因為這些是你為人的一部分,否認它們就會讓你「創造」充滿痛苦與摩擦,很快就放棄了。別忘了,放棄與灰心的經驗也是會累積的。
讓創造產生複利效應:共好
只有身邊環境也一起成長,我們的成長空間才會無限,這代表當我們創造成長時,也要鼓勵身邊的人一起進入這樣的成長循環,讓彼此的創造複利成長。
共好常被大家忽略,我覺得有兩個原因,第一個是對過去自己失去同理心,第二個是「後母心態」。
失去了對過去自己的同理心,也就是忘了自己過去的需求,類似「長大就忘記小時候的初衷」的概念。現在回頭看還是新手的你,你覺得他很笨,還是他很需要幫助呢?要創立更好的世界,不可以忘記不同階段的你都是世界的一份子,若你忘記自己當初需求,你也會做不出像當初的你一樣的人的需求。
而另一個共好被忽略原因是一種「後母心態」,感覺自己一路來很辛苦,別人不辛苦就不該得到成果,但這種思考邏輯的詬病是這些人常覺得自己比別人辛苦。若你也常覺得「走捷徑會讓新人不懂得自己找答案」,聽起來很有道理,但反過來想,別人有沒有找答案能力,似乎不用你來評斷也不關你的事,是吧?或許,我們有時候只是缺乏耐心教導,這我反而能夠理解,但沒耐心是不用太理直氣壯的。與其說「他們為什麼不自己努力」,先想「他們一定已經努力了才會來問我」,畢竟每個人程度與人生態度都不同。對他人嚴苛,反映的可能也是對自己過於嚴苛。
如何知道創造軌跡是不是成功軌跡?
沒有後悔的人生,就是成功。
其實,人生成不成功,死前回顧才能最完整評斷。但什麼是成功?若以創業來說,是有創業過,還是創業經營很久呢?還是創業同時陪伴家人與個人成長都兼顧呢?很難定義。況且,你每個階段定義的成功會不同,你怎麼知道你死前想要的成功與你現在想要的一樣?
那要怎麼樣才能確定死前沒有後悔?我覺得有兩個重要心態,第一,認真生活,把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排序,認真空出時間給重要的事情,想很久想做的事情趕快去做。第二,對自己溫柔,接受自己盡力了。人生中突發狀況為必然,即使你知道自己要什麼,也安排得很好,一定會有事情做不到,此時就放過自己。
要有成功的人生,就要降低後悔,只要認真生活與對自己溫柔,你就成功了。

我是Mei,背一個後背包在世界數位遊牧六年多,結合自媒體與近20年的英語教學經驗,創立【30天英語口說一對一高效班】與【Super Mei English Club】,2024開創台灣數位遊牧村線上共學社群,每月我也在Super Mei 微醺吧中分享我和我老公經營開放關係十多年來的自我成長歷程。
探索世界是我的生活方式,挑戰自我是我追求更多自由的管道,分享世界溫暖的一面給大家,是我想改變世界的方式。歡迎訂閱每星期Super Mei Travel 電子報,我們聊聊數位遊牧及追尋更多自由人生的經驗故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