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一起床,馬上衝到青年旅館一樓的廚房:昨天不小心忘在廚房的酪梨,還在嗎?
2.5個大男人疑惑地看著我衝下樓,看到我的目的地是微波爐旁邊的酪梨後,互看一眼後笑了笑。「你今天要拿酪梨做甚麼啊?」委內瑞拉小生問我。

我緩緩地打開我的牛奶,果汁機就在我手邊,我抬頭跟小生說:「Lech de agoacate。」(Avacado smoothie,酪梨牛奶)
「甚麼鬼!」小生的反應總是非常誠實。其實我懂,因為在美洲,酪梨通常都是拿來做酪梨醬,加在塔可餅或是用玉米脆餅沾著吃,是台灣很少見的吃法。
我開始跟廚房的大家解釋酪梨牛奶真的很好喝,台灣還有一些東南亞國家還蠻常見的呢!他們每聽一句就「真的嗎?」一句,頓時覺得我要是跟他們說酪梨牛奶可以抗武漢肺炎且長壽治百病,他們應該也會信。
我馬上抓住這個推廣台灣文化的大好機會,每個人都分一點喝看看 – 其實也是每個人一開始都跟我說只要一點點就好。喝完後,大家的反應從無言以對到「好喝」都有。

旅行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,一不小心就發現自己其實腦袋裡裝了很多東西,這些知識純粹是因為我們在某地長大,自然而然就學會的很多東西。在巴拿馬這間青年旅館裡中南美洲的人,對亞洲常見的東西完全一竅不通:泡菜、豆腐、各式麵條、青江菜、韭菜、珍珠奶茶,很多他們從來沒有看過。他們唯一知道的,就是壽司和醬油,可是他們的醬油,比較像台灣的蠔油,而且名字不寫「醬油」,而是「中華(國)醬料」 (Salsa China)。
這些平常腦袋中習以為常的小知識,只有在旅行中才會發現它們的存在,因為當我非常自然地把牛奶和酪梨倒進果汁機之後,看到身邊的是驚訝(驚恐?)的眼神時,我就知道我腦中有他們不知道的東西了。
旅行中,把自己抽離平時熟悉的環境之後,除了很多樂趣之外,也常常有機會需要去解釋自己已經習以為常的習慣或信念,解釋的同時,常常會看到其中不符合邏輯的黑暗小角落,或是對你文化完全不了解的對方,會輕而易舉地提出一個你完全沒有想過的觀點。
不知不覺中,在互相了解的過程中,你對你自己的文化又有更深一層的了解,對自己的文化又更專業了。:)
喜歡這篇分享嗎?
歡迎在網站上方訂閱,也別忘了到 Super Mei Travel 的Instagram ,或是到Super Mei的臉書粉專,看看Mei邊工作邊旅遊,在世界閒晃的蹤跡。